MCPLive > 杂志文章 > 采访索尼公司首席设计总监小笠原伸一

采访索尼公司首席设计总监小笠原伸一

2009-01-06田东《微型计算机》2009-01

MC:在您设计的产品中,您认为在商业上成功的产品是哪个?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设计在其中究竟占了多少的因素?您设计的产品里面,其中可能有您很满意的,但是在商业上是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小笠原伸一:举个例子,有一个C1的产品,第一次在笔记本电脑里面装了摄像头。这是全球首创的。我是负责这个产品里面的设计,包括第二代、第三代,整整三代都是我设计的。我觉得这个设计使电脑的可能性有了扩展,在电脑里面可以做更多的功能,里面也体现了各种功能的美感,所以这个产品是我觉得特别成功的,应该说在商业上也是一个很成功的型号。
谈到我在设计方面觉得非常好,但是在商业上没有取得成功的产品就是PDA。这个产品里面其实包含了很多我积累的设计经验,体现了很多我的设计理念,包括便携性的设计、在功能上怎么用才会方便,在这些方面积累了很高的功能,这个产品上市之后,至少在日本引起了一些话题,大家都觉得特别有意思。但是可惜整个市场在缩小,后来索尼也决定退出这个市场。所以这是至今还觉得比较遗憾的产品。

MC:既然小笠原先生喜欢车,那我拿车做一个例子,我们都知道日本车把更多的设计用在看得见、很容易感受得到的豪华、舒适的地方,它的设计理念很受消费市场的欢迎;德国车的设计更多地注重内涵、运动性、技术以及内部看不见、摸不到的、很不容易感受到的地方。从您的感受来看,您更喜欢日本车还是德国车?如果延展到消费电子领域,您希望您设计的产品更像是日本车还是德国车?
小笠原伸一:应该说作为一个车的爱好者,这两种车我都是非常喜欢。我个人特别喜欢性能强的。这样的车一般是德国车,当然日本一些高端的车性能也是很强。但现在有一个潮流是环保,比如说我现在特别欣赏的车是混合动力车。我觉得这种车是非常好的方向,不是单纯地沉溺于把引擎提高到多少,而是考虑整个车的表现,各种要素都是从更加人性化的角度考虑。

MC:根据您的经验,您觉得什么元素能够代表中国或者是代表中国设计感觉?会不会有一些元素可以用在产品设计参考?您认为在未来的5年电脑的外观和形态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小笠原伸一:中国的元素用两句话来说是很难。但是我们认为对于不同的市场可以有更加本土化的设计,比如说我们这次Z系列里面板上的雕花设计,可以用激光做出来,像中国的一些元素也可以用这种方式表现。所以这里面有很多可能性。预测5年后的电脑会变成什么样子?可能会有一些很大的变化,但是具体会往哪个方向变化还很难凭空想象,这里面牵涉到很多软件和操作平台的发展,甚至涉及网络的发展,这些都可能会改变电脑的使用方式,使用方式将会决定它以的具体形态。总而言之,设计要根据用户的操作界面而发生改变。

MC:如果说小笠原先生是一个园丁,一个园丁非常平凡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呢?
解释:园丁在日语里面叫做师匠,通常指以前我们讲的师傅、工匠,但是这个工匠是比较高层的意思。
小笠原伸一:早上冲一个澡是很重要的。我一边冲澡,一边刮胡子,一边会想一些事情,例如之前的设计在什么地方停住了,这个设计如何修改一下,同事与我说什么会有效的改变设计。像这样一些问题,往往是在这个时候思考和得到解决。除了日常生活就是上班,以前我都是坐摩托车上班,去年才开始慢慢地改坐电车上班。近为了提高时间效率,又有一段时间坐新干线。
到了公司以后,会随便检查一下各个负责人所负责项目的进展,给他们一些建议,如何做新的东西。然后到创意和设计中心的开一些相关会议。基本上一天的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开会,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提建议,进行指导,另外三分之一的时间就是自己思考的时间。

MC: VAIO今年发生了转变,从”影音互动到”到”影音智合”这种品牌内涵的转变对于设计专业来讲,从设计思路到设计过程有哪些影响?有什么需要考虑和解决的?另外,VAIO这个产品系列越来越多了,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有不同特色的产品,如果再开发新的细分市场,关于用户的界定其实有很多的方法,比如说年龄、性别,或者是使用环境,作为设计团队来讲,你们怎么样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去描述用户和做产品的开发?
小笠原伸一:具体细分原则,牵涉到了企业机密的问题,不方便回答。但我们有一套独特的定义人群的方法,不是单纯从年龄层面进行区分的。不仅是VAIO,整个索尼公司都在运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已经把它工具化,不仅是在索尼日本,在市场方面也是用这个细分方法做市场营销,通过这个统一的做法,把产品更多地推广到市场中。

分享到:

用户评论

共有评论(1)

  • 2009.01.06 22:39
    1楼

    田东君,下次记得带上PSP签名。:)

    (0) (0) 回复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