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Live > 杂志文章 > AMD和NVIDIA显卡视频调节功能详解

AMD和NVIDIA显卡视频调节功能详解

2010-11-16空调器《微型计算机》2010年10月上

以前的玩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2D玩A卡,3D玩N卡”,话说那个时代A卡看视频画面更优秀,而N卡玩游戏3D性能更强悍。不过时至今日,无论是N卡还是A卡,在视频处理与改善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AMD和NVIDIA显卡驱动控制面板中都有哪些优化视频的项目吧!

视频优化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早在VCD时代,我们就听到了所谓智能降噪、艳丽画质等特别功能。实际上这些功能都依靠VCD或者DVD中的视频处理芯片,用特殊算法来处理图像,达到图像色彩更艳丽、对比度更强烈的目的,终使观看者获得更舒适的观看体验。时至今日,这些功能都出现在了显卡上,并且伴随着显卡的发展越来越智能。想要获得更舒服的视频画面?很简单,动手调调显卡即可实现!

画质优劣论:何谓好画质?

在介绍显卡的视频画质调节功能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是好画质?

在我们传统的理解中,好画质意味着播放器播放出来的图像,与原始拍摄场景或导演想让观众看到的场景极为接近。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显示器、播放器或者软件设置的问题,比如显示器色彩和对比度调节是否正确、播放设置是否到位等因素的存在,终到用户眼中的图像,已经和原始画面信息有了不小的差别。纠正这种差别,不但费时费力,并且投资巨大。在这种情况下,好画质的含义逐渐产生了变化(图1)。


图1 

对电影来说,如果你没有办法使用校色设备得到正确的色彩,那么退而求其次,选择你认为合适的、舒服的色彩设置即可。

目前在大多数观众的眼中,好画质主要是指自己喜欢的画面。比如色彩更为浓郁、对比度更为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好画质的判断标准成为了“人为标准”。你喜欢它的画面,就认为画质好。你不喜欢这样的画面,就认为画质不好。

有关画质争论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用户在争论中,根本不考虑播放设备因素和视频调节因素的影响,仅仅认为:“我感觉我的电脑画质好,别人的电脑画质没有我的好,所以推论出某显卡画质比某显卡好”。在各种画质影响因素都不具备可比性的情况下,仅仅将画质问题牵扯到显卡上来,是没有意义的。第二种是单一显示设备,仅依靠更换显卡带来的感觉不同去判断画质好坏,这也是没有意义的。正确的判断方法是:在确定显示设备调节正确的情况下,如果定义“画质好”为接近原始场景,那么就要去对比用户看到的画面和原始场景的差异。如果“黯淡”正确表现了原始场景,则无疑“黯淡”更优秀,反之则是“亮丽”更优秀,或者两者都有问题。

正确理解“ 画质好”、“ 画质坏”,对学习视频调节很有意义。在视频调节中,所有的处理都属于对原始数据的更改。必须提醒的是,视频调节不会让原始数据中不存在的部分重现,它只能给你更喜欢的选择。比如你喜欢艳丽,你可以调节艳丽一些,你喜欢高对比度,你可以调节对比度更高。视频调节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改善画质表现,但终决定调节程度的,还是你自己的个人画质取向。我们将要告诉你的显卡画质调节技巧,不能给你完美的画面,只能给你喜欢的画面。

AMD显卡画质调校细细看

相比NVIDIA显卡,AMD显卡的画质调节选项要多一些。比如蚊式降噪、肤色调整、反交错选项等。因此我们的介绍将以AMD显卡为主。测试的平台所使用的显卡为Radeon HD 5770 1GB,驱动程序为催化剂10.7a,测试软件为完美解码,在完美解码的选项设置中,选择播放软件为Media Player Classic,视频渲染器为覆盖合成器。

AMD在催化剂中提供了接近20种选项设置。我们并不会一一介绍其中每个选项的细节情况。AMD实际上也给出了详细的使用说明和调节对比。如有需要的用户可以自行查看。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催化剂中某些视频调节功能可能和显示芯片本身以及显存容量相关,一些比较老型号或者物理显存容量较小的显卡,某些选项可能为灰色(不可选)。

除此之外,根据AMD说明,大部分视频设置只会影响具有视频覆盖支持的应用程序,也就是说好在播放器中选择视频覆盖模式显示画面。下文除特别说明,均在视频覆盖模式下进行设置。

视频覆盖

视频覆盖是一种显卡处理视频的方式。它早来源于早期MPEG-1时代VCD回放时的显卡设计。视频覆盖技术的优点是可以利用显卡硬件完成诸如色彩、拉升、降噪等调整。AMD的催化剂视频控制面板中绝大部分选项需要视频覆盖的支持。

全局观察——预览对比

如果你对我们下面要讲述的内容并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直接跳到后的“所有设置”选项卡,下拉滚动条到尾端的“视频演示模式”中,选择“拆分屏幕”模式。在选择应用后,你就可以在选择图中直观的看到你更改了选项后带来的画质变化。


图2

需要注意的是,在更改完成后,一定要记得去掉“启用演示模式”上的对号,或者直接选择“全屏幕模式(增强功能开启)”,否则,你将看不到你优化后的视频(图2)。

懒人有懒福:预置

首先介绍的是催化剂控制面板的第一项选择:预置。预置模式中AMD为用户提供了四种视频模式选择,当然用户也可以自定义模式。这四种预置模式分别是标准、逼真、剧院、明亮。


图3

AMD给出的四个预置选项已经经过专家的调节,一些怕麻烦的用户可以直接选择其中的某种设置,不需要关心后面的细节调整。其中标准模式是常规的优化,会对图像的色彩、亮度等细节做比较保守的调节,适合一般情况使用。而逼真、剧院和明亮,则分别对对比度、亮度、Gamma、动态范围等细节设置都做出了较大幅度的调整,视频预览变化较大,用户可根据情况酌情选择(图3)。

简单的改善:基本颜色设置

第二项是基本颜色设置。此项目包含了亮度、饱和度、对比度和色调四个选项。基本颜色设置选项作用是简单的,除少量视频设置外,绝大部分视频格式都能根据基本颜色设置的要求,来改变亮度、对比度等情况。


图4

基本颜色设置中的调节选项都比较好理解。用户可以直接拉动滚动条并看到屏幕变化。有一个选项需要特别注意:色调。如果你不是很有经验的话,一般让色调默认到0就好。这个选项如果调解不慎会导致偏色的情况。另外,对于色饱和度的调节,恰当即好,不要为了追求浓郁的色彩而过于拉动选择条,否则会出现色彩溢出、色斑、色块等严重影响画质的情况。常使用的亮度和对比度方面,建议用户可以稍微加强亮度和对比度,这对于一些素质不好的影片画面可以起到不错的改善作用(图4)。

谨慎处理:高级颜色设置

高级颜色设置中包含了如下选项:

1.颜色振动选项用于调节颜色的鲜艳程度,对它稍加调整可以改善视频颜色暗淡的情况,但如果选择过度,也会造成画面色彩严重失真。

2.肤色矫正选项是指在某些视频中,人肤色显示出明显的偏红情况,肤色矫正可以将人肤色中的过多红色降低,恢复成正常的黄色调。

3.视频Gamma很常见,简单理解就是调整画面的整体亮度。

4.超亮白能够改善一些视频中白色不够纯正的现象,让整体色彩过渡更和谐。

5.动态范围。动态范围是指从画面中黑到亮视频能够展现的范围,有0~255和16~235两个选项。

高级颜色设置中,出现了很多不常见的功能。这些选项一般来说不太建议用户自行调节,用户可以直接参照前面“预置”中的参数来选择。高级颜色设置中的功能如果调解过度,可能会造成画面颜色严重失真,特别是颜色震动、Gamma两个选项。除此之外,对动态范围的选择也要慎重。


图5

(0~255)选项能够展示更宽广的亮度范围,但由于一些视频本身动态范围不够宽广,强行拉伸动态范围容易引起细节丢失等问题。(16~235)选项可能画面对比度表现没有前者好,但在细节保留再现方面,会有不错的优势。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图5)。

建议自动处理:基本质量

基本质量设置比较简单,只有两个选择:启用自动逐行扫描和下拉检测。逐行扫描可以改善视频画面中出现的交错锯齿等问题。如果选择启用自动逐行扫描,则驱动会根据视频情况自动选择合适的逐行扫描方法,否则就需要用户根据播放内容的不同来手动选择。下拉检测可以将3:2@24fps的影片转换为适合NTSC查看的30fps影片,解决视频播放中的帧丢失造成的锯齿等问题,建议勾选。


图6

基本质量中包含的逐行扫描选项和下拉检测选项,建议勾选都选择“自动逐行扫描”和“下拉检测。这样驱动会自动选择合适的计算方式来适应不同的视频播放情况(图6)。

细调慢校:所有设置

后则是所有设置选项了。此选项中除了包含前面的基本颜色、高级颜色、基本质量的选项外,还有一些特别的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图7)。


图7

首先就是“高级质量”。“高级质量”选项中包含了:

1.边缘增强:用于增强画面边缘清晰度,效果类似Photoshop的边缘锐化。

2.降噪:普通的画面噪点降低,效果类似与Photoshop 降噪,选项过大可能会严重丢失细节。

3.蚊式噪音降噪:用于解决一些压缩严重的视频图案边缘部分出现的斑点,在启用蚊式噪音降噪时,逐行扫描模式要求画面必须为矢量自适应或者动态自适应,并且分辨率小于2560×1600,如果是移动设备,必须有外接电源支持。

4.取消阻止:此处催化剂驱动可能翻译有误,应该为“去块级别”,它主要用于解决一些压缩严重的视频图案边缘不够平滑理想的问题,对系统的要求和蚊式噪音相同。

5.动态对比度:系统自动调节图像亮度、Gamma等级和对比度,解决过亮、过暗的画面观赏效果不佳的问题。此项效果和显示器的动态对比度功能比较类似。

其次是“启用流畅的视频播放”,这个选项主要为了解决一些特定视频由于丢帧而显得不够流畅的情况。建议勾选此选项。后的视频演示模式已经非常清楚,无需解释。

对高级质量的调节,好保守一些。诸如“边缘增强”、“降噪”等设计,虽然能给画面带来一定改善,但一旦调解过度,对画面反而会带来更严重的负面影响。比如“边缘增强”,好设置在20以内,超过20后可能会看到过于明显的边缘线条。“蚊式噪音降噪”和“降噪”则好不要超过25~30,否则画面细节会出现明显丢失,更有甚者画面色彩也变成色块。“取消阻止”选项用户可以视情况调节,在80左右都可以接受。后则是动态对比度,建议常开,强制执行流畅的视频播放也可以一直打开。

NVIDIA显卡的画质调节选项介绍

相比AMD显卡画质调节选项多而且精而言,NVIDIA画质调节选项则较少,主要只有“调整视频颜色设置”和“调整视频图像设置”两个选项。其中前者主要集中如对比度、亮度、灰度、动态对比度等和色彩相关的内容,后者则拥有锐化、降噪等内容。总的来说,NVIDIA拥有的调整选项AMD均有设计,并无特别有新意的设置项目(图8~图10)。


图8

另外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NVIDIA的动态范围默认设置为“16~235”,而AMD的则为“0~255”。这也是一些用户诟病N卡色彩不如A卡鲜艳的原因之一。


图9

只要手动将N卡的动态范围调整至“0~255”,则画面的色彩和对比度会有明显提升,但同时也会带来细节损失等问题,这一点和AMD的画质调节是相同的。


图10

写在后:画质调节只是辅助

正如我们一开始说的那样,画质调节只是视频播放的辅助功能,它只能在现有基础上对视频播放的画质表现给予一定程度的改善,并不能将丢失的细节等“计算”回来。因此用户想完全依靠画质调节选项来大幅度提升视频清晰度等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只有老老实实将原片质量提升,才能看到更清晰更优美的画面。

欲了解更多画质对比与详细设置选项,请浏览《DIY经验谈》栏目。

分享到:

用户评论

共有评论(2)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