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Live > 杂志文章 > 一位发烧友眼中的“手机Hi-Fi”

一位发烧友眼中的“手机Hi-Fi”

2015-01-26李希文《微型计算机》2015年1月下

近年来各种Hi-Fi级别的便携音乐播放器在成功获得小众烧友的认同后,又进一步将自己的影响力延伸至大众市场。不过智能手机并不打算“放任”它们,魅族MX4 Pro、vivo X5 Max为代表的多款以Hi-Fi为卖点的国产手机在今年陆续登场,竞争矛头直指Hi-Fi便携播放器。一场以音质为主战场的市场争夺战似乎已经打响。

也许尚未发生 一位发烧友眼中的“手机Hi-Fi”
也许尚未发生 一位发烧友眼中的“手机Hi-Fi”

手机能够达到Hi-Fi标准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有必要明确Hi-Fi的概念。按照百度百科的说法,Hi-Fi,即中文里的高保真,是指一种和原音高度相似的重放声,相应的,Hi-Fi发烧友则是对这种重放声有着独特爱好的人群。从含义上不难发现,Hi-Fi首先必须是一种技术的产物,然后才能成为一种爱好的指向。

以技术为依托的Hi-Fi,必然有着其内在的衡量标准,以标准作为尺度,孰优孰劣一目了然。然而很多对手机Hi-Fi抱怀疑态度的人都很难回答拥护者提出的这么一个问题,那就是:Hi-Fi手机的参数已经远远高于现有的行业标准,凭什么手机就不能是Hi-Fi的呢?

事实上,这个问题之所以难以回答,表面上看似乎是因为Hi-Fi的业界“门槛”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即使是著名的国际电工协会制定的IEC规范(制定于上个世纪),目前看来也有过时的嫌疑。但实质上还是因为问问题的人没有全面理解规范的内在含义。规范的意义不在于提供一串注定要被淘汰的数字,而在于提供一整套的方法论及思维模式。一个Hi-Fi界的正式规范至少告诉我们以下两方面的信息:1、由于测试结果与受试的环境条件紧密相连,环境稍加变化,结论往往南辕北辙,所以我们对测试环境的同等性必须要有严格的要求。2、由于测试所涉及的理论是系统化且多样化的,我们必须对各种数据进行科学性、综合性的解读,否则无法得出公允的结论。

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在不考虑放大输出功率以及实际负载的情况下,手机的失真可以做到和播放器不相仲伯,但其微弱的输出能力,让其在面对许多需要高能量转移的发声器时,往往力不从心。这就好比你不能因为奥拓比保时捷911省油,就认为其性能已经胜过911。

所以,即使Hi-Fi的行业规范目前看来已经比较陈旧,但也不能因此简单认定手机就已经超越了这套规范,因为此时我们并不了解其参数背后的测试环境;而由于Hi-Fi器材的各项参数需要进行系统的技术分析,单就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数字进行比较,也无法有效证明手机已经实现了Hi-Fi。而且据我所知,目前有一部分手机将其使用的单个高规格元件的零负载理想参数作为整机参数进行宣传,这时的数字对比即使不是虚假宣传,也只是一场“外行看热闹”的文字游戏而已。假若我们真的需要验证手机的Hi-Fi性,那么只能按照纯技术的方法进行测试。任何带有宣传色彩的描述对认识的增长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分享到:

用户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