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Live > 杂志文章 > 移动互联厂商“自造”处理器的热情?

移动互联厂商“自造”处理器的热情?

2013-04-10郎艳《微型计算机》2013年4月上

除了产业链,还有生态圈

三星和华为的成功或许可以说明不断提升自我在产业链中的位置是在激烈竞争的智能手机中生存下来的一条方式,苹果多年来的成功则是对此的进一步扩展:打造完全可以把控的生态圈,站在产业链的顶端。事实上,这也是各大阵营的终极目标。无论是处于产业链顶端的谷歌、英特尔和微软;或是已经初步完成垂直产业链整合,极具野心的三星,它们的发展方向和布局都是瞄准了打造自有生态圈的目标。

苹果模式之所以成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在于打造了一个将硬件和软件整合在一起的完整生态圈。苹果对于产业链的控制力度足以让其他厂商羡慕嫉妒恨,经过三十几年的经验和教训,苹果充分认识到在消费市场,用户体验才是一切竞争的核心。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苹果必须在硬件和软件之间达成完美的融合度,这意味着对软硬件的充分把控。

经过三十年的经验,苹果已经找到了平衡垂直整合与外包模式的方法。尽管与大多数品牌一样,苹果专注于设计和整合,代工厂商负责组装产品。苹果已经采取了一种混合模式,一方面控制着产品和供应链,但另一方面也在很多领域使用外包厂商。尽管所有的品牌厂商都采用制造外包模式,但苹果庞大的规模和充足的现金流使之足以掌控外包厂商,通过对代工厂商新增生产线进行补贴,买断大部分产能形成事实垄断——这种优势是其他科技公司无法企及的。规模化生产使得原本较高的成本得到稀释,另一方面,竞争对手想要仿效生产出同样水准的产品则需要付出极大代价,或在时间上远远落后于苹果。不同于多数品牌,苹果事实上在制造的关键技术领域也进行了大量投资,并积累了大量专利。在实现了对产业链的把控后,苹果则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设计和整合上。

用户对于苹果各种设备之间高度一致的应用体验赞不绝口,这也是苹果相对其他生态圈大的优势之一。苹果封闭的生态圈战略显然是大的功臣之一。从商业角度而言,苹果的生态圈将竞争对手排除在外,并从中攫取高额利润,显然与开放竞争对消费者有利的常理相悖。然而正是这种封闭使得苹果对各个细节具有完全的把控,使得系统更加稳定,保证了生产过程中的高度标准化和高质量。对于苹果高度封闭的生态圈褒贬不一,但苹果打造的封闭生态圈更有助于在不同设备之间获得一致的用户体验,并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至少在目前仍然是公认的事实。

不过,苹果的封闭模式并不总是能够获得成功。在PC时代,封闭的苹果就几乎被排挤到了边缘,甚至后不得不放下架子,放弃自家的Power架构转投x86架构。相反,相对开放的Wintel联盟倒是长期占据主流。如果不是因为苹果依靠MacBook Air强势反弹,并在智能手机上抢占先机,结果如何还很难说。

整合产业链是万能良药?

随着竞争的加剧,为了避免惨烈的同质化竞争,并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将竞争对手挤出市场,有实力的厂商确实可以考虑选择整合产业链甚至打造生态圈。事实上,目前全球范围销量大的五家厂商中,有三家已经推出了自己研发的处理器(三星、苹果和华为)。一方面,它们具有足够的规模和积累来对产业链实现整合,从而使开发的产品更加符合自身的需要,并借助这个机会实现在产业链端的爬升。另一方面,对产业链的有效控制或许更有助于降低产品成本,或者开发出更优秀的产品。

LG在显示设备领域实力不俗,苹果的Retina视网膜屏幕就是由LG生产。
LG在显示设备领域实力不俗,苹果的Retina视网膜屏幕就是由LG生产。

然而,如果把开发处理器简单等同于整合产业链就大错特错了。以三星为例,其垂直整合优势往往先被想到的是半导体芯片和显示屏方面的优势。事实上,不止在这两个领域,三星在半导体、电池、电信、数字媒体和数字融合技术方面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拥有存储芯片、处理器芯片、液晶屏等移动终端核心电子元件的设计和制造能力。其存储芯片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一,处理器芯片甚至可以提价20%还能让苹果因没有替代品而无奈接受,在显示屏方面更是率先将下一代显示技术AMOLED在手机上商用,拉开了与其他手机的差距。达到如此程度的垂直整合所具有的全产业链优势确保了三星自己拥有足够的创新力,能在各个维度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快速响应甚至主动挖掘,不依赖于其他厂商就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尽管苹果也对产业链有较好的掌控,但在三星面前也只有甘拜下风—至少在三星具有统治地位的屏幕、存储等领域,苹果仍然不得不接受慢人半拍的结果。

从手持移动设备到PC,从软件系统到硬件产品,苹果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态圈系统。
从手持移动设备到PC,从软件系统到硬件产品,苹果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态圈系统。

整合产业链可以获得优势并不是一个高深的秘密,但为何鲜有人成功?实际上,产业链的整合需要庞大的投资和极强的协调管理能力,并且要能够有效将各种资源关联整合,具有相当高的风险,稍有不慎就会遭遇灭顶之灾。要知道,设计一款手机或许较为简单,但类似半导体和面板产业均具有极高的进入门槛。现有的成功者,无不是经历了多年的锤炼才得以成功。比如苹果,花了30年的时间才打造起封闭有效的生态圈,之前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又比如目前垂直整合为成功的三星,前后也在各个领域布局了数十年,砸下了大量投资,历经多次并购,中间甚至数度遭遇危机,慢慢坚持到今天才实现了厚积薄发。所以,即使LG是目前有希望成功复制三星模式的极少数厂商之一(LG在液晶面板领域的地位与三星不相上下,同时也是全球重要的化工巨头),但要想凭借自主研发处理器挽回在智能手机市场的颓势,这样的打算恐怕依然难以实现。除非这款Odin能凭借强大的表现一鸣惊人,但对于一款刚刚进入市场的新产品来说,这样的期望会不会太高了?

分享到:

用户评论

用户名:

密码: